安東千畝外向型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一角
概述 安東鄉位于忻城縣東南部,成立于1984年,距縣城47公里、南寧200公里、柳州68公里、來賓58公里,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全鄉轄5個行政村,47個自然屯,100個村民小組 ,總人口2.0435萬人,主要居住有壯、漢、瑤等6個民族,壯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91.5%。全鄉耕地面積2.38萬畝,其中水田0.9萬畝,旱地1.48萬畝,林地面積8.5萬畝。忻城至七洞、安東至里高兩條柏油路經過其境,交通便利。
自然環境 鄉境內西北高,東南低,石山丘陵交錯,是典型的石山地區。山脈走向以南北向為主,較明顯的山脈有岜相山脈和毛尖山脈,分別由寨東和龍安延伸而來,向南伸至興賓區境內。最高峰毛尖山海拔為585.6米。主要河流有北之江1、北之江2。鄉境屬巖溶地貌,地勢西高東低,以峰叢石山為主,間有丘陵分布。安東鄉屬南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雨季長,霜期短,年無霜期350天,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春多陰雨低溫,夏多高溫多雨,易春秋旱而夏澇,秋禾常受寒露風影響。
安東屬典型的石山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材資源,品種花樣多,有黑白金龍、瑩石礦、霸王花、米黃石、灰姑娘等品種,各種石材儲量大約270萬立方米。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恒盛石灰廠、永鑫礦業等項目,共引進資金3000萬元。安東的電力資源充足,有北開水電站、牛角坳水電站,年總發電量達150萬千瓦時,還有拉單瀑布、那朝河和三流渠道開發水電站潛力巨大。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122”工程不斷提升,2014年,全鄉完成甘蔗新植面積946畝,完成任務930畝的101.7%。其中擴種面積946畝,翻新種植面積1872畝。留宿根11250畝,完成任務11210畝的100.4%。機耕2810畝,完成任務2790畝的100.7%。“噸糖田”建設4392畝,完成任務4380畝的100.3%。“千畝萬噸”建設任務500畝,已完成500畝,完成率100%。實施“千畝生態園”桑蠶生產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桑蠶生產;二是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各項政策,落實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救災救濟糧發放,狠抓糧食生產。截至目前,我鄉已播種春玉米3815畝,完成任務的116.3%;黃豆876畝,完成任務的105.6%;新植桑樹面積1236畝,桑樹總面積達13480畝,完成任務的107.4%;花生362畝,完成任務的102.6 %;蔬菜2230畝,完成任務的105.7%。安東鄉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鞏固發展特色產業,繼續以“三拉”千畝外向型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為依托,建立生姜種植示范片,網箱魚、香豬等養殖合作社,探索建立板倫山雞等林禽養殖模式,擴大新橋村拉單屯黃沙鱉養殖、國輝村香豬養殖。2014年,發展加益村馬則屯黃杞子種植示范基地160多畝。發展加益村馬則屯西瓜種植示范基地100多畝。在頭目建立黑豚養殖基地,探索新興養殖產業。全鄉特色養殖已初步形成規模,農業結構逐步優化,主導產業雛形的逐漸形成,為我鄉“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布局奠定堅實基礎,為群眾增收致富和招商引資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 2010年,引進廣西農村信用社安東分社落戶,結束安東鄉無金融網點的歷史;2011年,新農貿市場的落成結束安東鄉無農貿市場、攤點亂擺的歷史;即將開工建設的變電站、加油站將使安東鄉的城鎮化功能日趨完善。2014年,鄉政府始終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重點,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盡心盡力地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是加大各村屯的巷道硬化建設。投入120萬元分別實施了加益村加益屯、安東村拉單屯、桃源村維新等屯級道路及巷道硬化建設,率先在全縣實現屯屯通水泥路的目標。二是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正在實施修建加益村馬則屯、國輝村人畜飲水工程,這些項目的投入使用將解決2362人3235頭(匹)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三是投入230萬元完成6公里四寨水利維修工作;總投資230萬元的安東鄉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已經完成60%;投入60萬元建設的安東村群眾綜合文化樓工程已經完成95%,預計年底竣工;北蕩屯和甫上屯的末級渠建設已經通過驗收。四是清潔鄉村工作進入常態化,投入324萬元建設的垃圾熱能處理站已經進入試燒階段,投入290萬元建設的北蕩屯、外六屯、橋戈屯、洪留屯、馬則屯污水處理建設工程已經通過驗收;投入40多萬元建設鄉政府所在地的路燈項目,總長2.5公里,該項目已經動工建設。投入400萬元建設敏洞、拉爛屯4公里的排洪渠道,計劃年底動工。完成新橋村坡圩屯群眾文化綜合樓、球場、舞臺建設,為群眾提供娛樂活動場地。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忻城·花木競秀客盈門
如今,在忻城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漂亮的薰衣草莊園,園內紫色的花海、精致的木屋、旋轉的風車和絡繹不絕的游人都融入山水中,給芝州大地增添了無限光彩 【詳細】
[忻城縣]大力推行“小蠶共育” 拓寬致富路
“現在有了小蠶共育,我們養蠶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避免大小蠶蟲交叉感染,出繭快,效益好!5月20日,忻城縣紅渡鎮西江村板客屯蠶農藍海一邊抬著兩筐剛買回來的三齡蠶蟲,一邊笑著對筆者說,“今年我家已賣了3批蠶繭,收入1萬多元!薄 詳細】
[忻城縣]實施“旅游活縣”發展戰略掃描
如今,在忻城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漂亮的薰衣草莊園,園內紫色的花海、精致的木屋、旋轉的風車和絡繹不絕的游人都融入山水中,給芝州大地增添了無限光彩! 詳細】